第676章 曹魏五京(2 / 2)

汉魏文魁 赤军 1697 字 6小时前

汉都雒阳,二百年基业,宫阙辉煌,结果被董卓一把火烧成了白地。当刘协东归之时,史书记载:“宫室烧尽,百官披荆棘,依墙壁间。州郡各拥强兵,而委输不至,群僚饥乏,尚书郎以下自出采稆,或饥死墙壁间……”建安初年的司隶校尉丁冲与河南尹缪尚无奈之下,竟被迫迁往西方的河南县去办公。

然而虽都许昌,就理论上而言只是暂时举措,倘若汉室不亡,终有一日要回迁故都的,故此乃徐徐修复雒阳城。等到钟繇继任为司隶校尉,夏侯惇为河南尹的时代,终于得以离开狭僻的河南县,返回雒阳。只是十数年间,城池虽完,宫室未复,直到以魏代汉,决定了定都洛阳以后,天子才命工部尚书杜畿督营宫室。延康二年正月,北宫初竣,天子始率百官,自安邑铜雀台移居于此。

可是等到这一年的秋季,陈纻等人风尘仆仆地进入洛阳城的时候,庞大的宫殿群尚未彻底竣工,街道上难免尘沙飞扬,载运货料的大车络绎不绝。护送的扶风官吏首先把他们带到了城西的百郡邸——搁后世就算是各省市驻京办事处了,但并不分散,而统合为一——上报名册,核对人数。陈纻等人就此被移交给了扶风郡长驻京城的官吏。

其邸名为“百郡”,是因为按照东汉朝的行政区划,司隶校尉部一、刺史部十三,下辖一百多个郡,真要每郡给一套院子就得一百多套,每郡留置五吏就是五百多人,以这年月的城市规模,那是根本安置不下的。所以很多人口稀少,或者所在偏远的郡,往往数郡并合一院,每郡也就设一二吏员罢了。扶风算上郡,独有一座不大的院落,吏足五名,这一下子塞了近百号人进来,光站着就给挤得满满当当的啦。

好在选部早有预案,事先在西门内外租赁了十几座民居甚至庄院,以安置前来考试的士人。所以陈纻他们才在百郡邸打了一个转儿,连口水都没能喝上,便又被赶出了城,入居一所庄院。据说此乃太尉是宏辅的别业也,占地百余亩,有房数十间,此外院中也临时搭起了天篷,足可安置三百余人。

雍州四郡的士人,就全都给安排在这儿暂住了。

听说乃是宏辅的别业,陈纻满腔怒火再度涌上心头。可是他在洛阳无亲无故,无可投靠,又是选部预先安排好的住址,也不便拂袖而去。羞恼之下,干脆掏出小刀来在梁柱上刻字泄愤:“扶风陈纻,含冤被屈,暂栖檐下,久必还报!”等到刻完了,气也消得差不多啦,这才长叹一声,主动把最前面那四个字儿给铲掉了……

随即头悬梁、锥刺骨,刻苦复习,务必此试得中,则报仇的万里长征才算迈出了第一步。

马伯庸好了疮疤忘了疼,又打算扯着两名同伴前往洛阳城中游逛,却被陈纻、马钧给一口回绝了。好在经过这段时间的跋涉、相处,他也识得了不少同郡士人,总有几个贪玩儿的,一拍即合,相约出去闲逛,每日早出晚归,几乎乐不思蜀。

考期定在十月既望,因为各地前来应试的考生竟达两千八百多名,整个洛阳城内除了皇宫,估计没地方可以同时摆下那么多大活人,所以考场分为四处——一在城东的太学,二在城西的白马寺,三在选部,四在北城外的皇庄。陈纻他们就近分配,被安排在了白马寺。

各郡考生都由郡吏引领,逐一核对身份,查检所携后,才被放入寺中。这年月考试比后世要简单得多,一则并非连考三天,考生不必在考场上吃饭、睡觉,所以只准携一竹筒或一皮袋清水,不允许带别的吃食;二则所考多为策论,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少,所以也不怕你夹带小抄,只要别太过分——比方说直接把《字典》揣在身上——抄检的军士自也不会多事。

与此前的郡内初试相同,科举亦分两场,第一场是简单的经义,主要考察你于经书是否熟稔,文字是否通顺,笔迹是否工整而已。照样给出三道题目,择一而答。

至于第二场,那就是查考专业科目了,同科的圈至一处,马钧被迫暂时辞别了两名同伴,乘坐公家马车前往北城外的皇庄应明算试。等拿到考题一瞧,这基本上都是《九章算术》里面的内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