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清廷的封锁(一)(2 / 2)

清军在大沽口修建的炮台主要是封锁渤海湾的白河入海口,以防止敌军从这里登陆或者逆流而上直接威胁到天津甚至是北京城。

施琅给整个清军留下的最大的一笔财富就是他之前缴获的几门中华军的火炮,清军这个时候根据这种火炮仿制出来的新式火炮比原来的火炮在射程上面大大提高,虽然炮管的长度大大提高,并且制造工艺更加复杂,但是因为施琅的另一个成果——铁模铸炮的问世,使得清军的铸炮速度大大的提高,因此在各地的铸炮工人的日以继夜的努力之下,用于筹建炮台所准备的数百门火炮很快就全部准备就绪。

大沽口炮台的规模是清军建造所有炮台之中仅次于虎门炮台的一个大型防御要塞,其在南、北两岸修筑“威”、“镇”、“海”、“门”、“高”座大炮台和20多座小炮台,是一个规模宏大并且设置了层层防御理念的要塞,各个大小炮台一共装备有三百三十八门火炮,火炮的口径也不是统一的,而是按照大口径的火炮靠后布置的原则,将大型火炮安置在要塞的后面,被坚固的工事所保护着,清军想要依靠这些大口径的火炮来确保他们的津京一带的海防稳固。

中华军和清军在海上的这一战,使得中华军彻底的引起了清廷的警惕,甚至将中华军的海上威胁列位首要威胁,比来自北方异族的威胁还要提前。

这也使得清廷的防备更加厉害,以至于海上的线路虽然没有太多的威胁,但是陆地上的活动却愈加受到限制,因此项玉预想之中的大规模移民潮仅仅只持续了五个月的时间,就被清廷给掐断了。

在这五个月的时间里面,一共有超过四十万人通过中华军的运送来到了台湾,这个数字是相当的恐怖的,几乎在占到了这个时候大陆人口的一百分之一,以至于沿海一带很多村庄都彻底的被掏空了,以往一直困扰着当地官员的渔民的安置问题却意外的得到了解决,因为这一部分人中有很多都被中华帝国的移民政策所吸引走了。

中华帝国为了吸引大陆的百姓前来定居,不仅免费的分发田地,而且还提供住房和农具,前三年的税负还会免除,并且会派出技术员到移民定居的村庄中去进行指导,加上中华帝国是一个新兴的国家,岛内也没有地主和权贵阶级的压迫,这对于这些因为清廷的禁海令而丧失了赖以为生的手段的渔民来说,确实是很具有吸引力的。

并且中华军因为要建立粮食的战略储备,所以会对农民们生产出来的粮食施行最低保护价收购,这也避免了农民们的经济上的损失,使得他们免除了顾虑,因此台南一带的农业生产很快就发展起来了。